【撰稿:看koko找到什麼英國事兒/編輯:ivee' 艾與】
這一切聽起來...真是好枯燥、好無聊啊!!BUT!如果你知道門路的話,就會發現有些因為太不正經上不了觀光DM封面的藏品可是比那些必看鎮館之寶木乃伊啊、DumDum之類的還有趣多了!像是什麼:古羅馬妹子不知道有沒有洗的原味皮質丁字褲、讓女神黛安娜形象崩壞的雕像、食人族手作頭蓋骨水杯,以及因為帶衰慘遭主人始亂終棄的寶石首飾等等......
而這些~通通都藏在市區的「倫敦博物館(Museum of London)」、「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 (Sir John Soane's Museum)」、「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和「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 Museum)」裡等著大家發掘!而且保證不精彩不要錢,當然很精彩也不用啦😆(因為這些博物館常設展全年免費入場,超佛心一整個!)
Contents
@倫敦博物館 Museum of London:
#01. 古羅馬妹子的原味丁字褲_Lower half of a Roman bikini
#02. 環保材質動物骨頭溜冰鞋_Animal bone ice skates
@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 Sir John Soane's Museum:
#03. 形象崩壞的月亮女神_Statue of the Ephesian Diana
#04. 索恩爵士的愛狗墓碑_Dog gravestone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05. 啟發哈利波特的路易斯棋子_The Lewis Chessmen
#06. 從搖籃到墳墓的生命啟示_Cradle to Grave
@自然史博物館 Natural History Museum:
#07. 食人族手作頭殼水杯_Human Skull-Cups
#08. 帶衰被主人丟掉的紫水晶_The Cursed Amethyst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V&A Museum:
#09. 大衛像胯下的遮羞葉_Fig Leaf for David
#10. 鬧鬼的綠扶手椅_The 'haunted' Green Chair
@倫敦博物館 Museum of London:
#01. 古羅馬妹子的原味丁字褲_Lower half of a Roman bikini
#02. 環保材質動物骨頭溜冰鞋_Animal bone ice skates
@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 Sir John Soane's Museum:
#03. 形象崩壞的月亮女神_Statue of the Ephesian Diana
#04. 索恩爵士的愛狗墓碑_Dog gravestone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05. 啟發哈利波特的路易斯棋子_The Lewis Chessmen
#06. 從搖籃到墳墓的生命啟示_Cradle to Grave
@自然史博物館 Natural History Museum:
#07. 食人族手作頭殼水杯_Human Skull-Cups
#08. 帶衰被主人丟掉的紫水晶_The Cursed Amethyst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V&A Museum:
#09. 大衛像胯下的遮羞葉_Fig Leaf for David
#10. 鬧鬼的綠扶手椅_The 'haunted' Green Chair
以下內容純屬娛樂,無論是人是物都不應該在背後說人家壞話喔🙅 (圖片來源:https://giphy.com) |
#01 Lower half of a Roman bikini
古羅馬妹子的原味丁字褲
@倫敦博物館
Museum of London
Museum of London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 |
說到古羅馬人,除了愛泡澡,還是歷史上數一數二喜愛裸露身體的民族,除了印象中那繫帶涼鞋和感覺一扯就掉的大床單長袍外,1958年在倫敦維多利亞女王街(Queen Victoria Street)有更驚人的發現:一件女用皮製丁字褲。
看倌您瞧,這沙漏狀剪裁可說是完美修飾臀型,兩端還附有繫繩可以調節鬆緊,無論大小屁股都能完美Hold住,皮革質感更是性感魅力無法檔,儘管有清潔不易(難不成這件就是江湖傳說中的原味丁字褲😳😳)和摩擦不適等問題需要克服,但在當時可是女體操員或雜技演員人手一件的人氣單品喔。
溜冰大概是整個冬季裡最令人興奮的活動之一,中世紀的歐洲人也不例外,而且他們更懂得就地取材,像這雙收藏於倫敦博物館的溜冰鞋就是由動物的骨頭製成,上頭還有鑽洞,使用時只要拿條綁腳上就能讓你在冰上來去自如。
不過用骨骼溜冰並不是倫敦人發明的,據信這種溜冰鞋最早可追溯自公元前3,000年的芬蘭地區,當地緯度高、冬天寒冷且日照時間短,因此如何在冰雪上快速移動並提升狩獵效率成了攸關生存的大課題,溜冰鞋也就這麼應運而生。
#02 Animal bone ice skates
環保材質動物骨頭溜冰鞋
@倫敦博物館
Museum of London
Museum of London
(圖片來源: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 |
溜冰大概是整個冬季裡最令人興奮的活動之一,中世紀的歐洲人也不例外,而且他們更懂得就地取材,像這雙收藏於倫敦博物館的溜冰鞋就是由動物的骨頭製成,上頭還有鑽洞,使用時只要拿條綁腳上就能讓你在冰上來去自如。
不過用骨骼溜冰並不是倫敦人發明的,據信這種溜冰鞋最早可追溯自公元前3,000年的芬蘭地區,當地緯度高、冬天寒冷且日照時間短,因此如何在冰雪上快速移動並提升狩獵效率成了攸關生存的大課題,溜冰鞋也就這麼應運而生。
到了約莫十二世紀時,這鞋兒輾轉傳到倫敦,而使用目的也從原先的打獵轉為娛樂,儘管不好控制、摔斷胳膊跌斷腿等意外頻傳,大家還是樂此不疲,而且你往好處想,一隻牛或馬也就四條腿,家裡人多一起玩才熱鬧啊,似乎正好多了一個晚上加菜的理由?
該圖名為「聖利德維納冰上跌倒圖(St. Liduina of Schiedam Falls on the Ice)」, 你可以看到這位荷蘭姊姊穿的是改良過的冰鞋,末端彎曲理論上更容易施力、煞停 ......雖然她還是跌倒了😅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
📍倫敦博物館
Museum of London
(免費參觀)
Museum of London
(免費參觀)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 |
倫敦博物館主要展示這個城市從史前時代第一批定居者到現今的發展歷史。鄰近聖保羅大教堂和巴比肯藝術中心,附近有古羅馬人抵達倫敦時所建造的城牆遺址可以一起看。
・地址:150 London Wall, EC2Y 5HN (鄰近地鐵站:Barbican、St Paul's)
・網址:https://www.museumoflondon.org.uk/museum-london
・開放時間:每天10:00 - 18:00
---
#03 Statue of the Ephesian Diana
形象崩壞的月亮女神
@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
Sir John Soane's Museum
(圖片來源:http://collections.soane.org) |
我們先來仔細端詳這件作品~黛阿姨臉蛋端正沒問題,身高是很幽默(但沒有很重要)的123公分,體重方面因為上半身被海量乳房覆蓋、腿上充滿各種動物....數字是女人的秘密,不要問。
老實說黛阿姨並不是一開始就長這樣的,人家原名在希臘神話裡叫「阿提米絲(Artemis)」,「黛安娜」是後來古羅馬人給的名字,屬於月亮和狩獵之神、也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姊姊,正常狀況下會以頭戴小月亮搭配弓箭的形象示人,像這樣:
法國洛可可畫家François Boucher筆下的黛安娜。 (圖片來源:https://zh.m.wikipedia.org/) |
土耳其以弗所阿提米絲神廟裡的黛安娜神像。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 |
而我們在倫敦看到的這件作品,其實是「阿提米絲神廟」裡主神像的複製品,為博物館主人索恩爵士在他老師亨利·荷蘭(Henry Holland)去世後收購而來的。
#4 Dog gravestone
索恩爵士的愛狗墓碑
@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
Sir John Soane's Museum
索恩爵士的愛狗墓碑
@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
Sir John Soane's Museum
(圖片來源:https://quintessenceblog.com/) |
這座博物館本身就是索恩爵士的家,裡頭除了密密麻麻的各種收藏品,最受注目的還有這座落在院子裡的哥德式風格狗狗墓碑,裡頭安葬的是夫妻倆的愛狗Fanny,這隻黑棕色的短毛小獵狗於1820年以超高狗齡126歲去世。
關於這小傢伙,館方有出一本有趣的書可以推薦給大家,書名是❮The Story of Mrs. Soane's Dog Fanny, by Herself❯。作者Mirabel Cecil以Fanny的角度娓娓道來牠和隔壁貓咪玩伴Mew在這大宅子裡的冒險故事,佐以繪者Francesca Martin忠於原始裝潢的精美插圖,讓人得以一窺19世紀索恩爵士尚在世時,這座大房子的日常光景。雖說本書當初的定位是給八歲孩子看的童書,但仍廣受各年齡層讀者的喜愛。
❮The Story of Mrs. Soane's Dog Fanny, by Herself❯ 封面 (圖片來源:https://www.amazon.co.uk) |
📍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
Sir John Soane's Museum
(免費參觀)
作為全倫敦最小間的國立美術館,「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建築本身就是19世紀建築師Sir John Soane的本人住家兼工作室,藏有大量珍稀素描、模型、古董與繪畫作品。
從爵士的著名建築作品如杜爾維治美術館(Dulwich Picture Gallery)、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可以發現,他偏好線條清晰、簡潔且對稱的造型......感覺就是個有點強迫症的主,但同時他又是個很愛買東買西的囤積控兼收藏家,因此整間房子滿坑滿谷都是他的寶貝們,偏偏又排列得井井有條,這也是此館常被開玩笑說密集恐懼症患者務必慎入的原因。
除此之外,建築本身也很有看頭。索恩爵士可說是卯足了全力在蓋自己的家,他運用挑高鏤空的空間搭配無數鑲有彩色玻璃的小窗戶和鏡子,創造出渾然天成的迷幻空間,有點神秘、有點夢幻,轉個身還會不小心碰到木乃伊棺材(對,他真的有一個棺材,就擺在地下室),如此不按牌理出牌的驚奇體驗,非常推薦大家有機會來參觀喔!
・地址:13 Lincoln's Inn Fields, Holborn, London WC2A 3BP(鄰近地鐵站:Holborn)
---
#05 The Lewis Chessmen
啟發哈利波特的路易斯棋子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British Museum
儘管被稱為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十大館藏之一 ,這組「路易斯棋子(The Lewis Chessmen)」其實不是英國貨,而是12世紀遠從挪威來的舶來品,只是1831年於蘇格蘭路易斯島(the Isle of Lewis)上一座沙丘石室被人(也有一說是乳牛挖出來的)發現,因而得名。
至於這些造型呆萌的小傢伙究竟是怎麼漂到蘇格蘭的?他們的主人是誰?至今依舊謎團重重。不過透過這些作品,倒是可以探究西洋棋的古今發展,如用色上,這組棋子是使用紅白兩色來區分雙方棋子,而非現代用的黑色和白色; 造型方面,除了手持劍盾的士兵相當於現代的馬和城堡外,喜劇感十足人物表情才是讓他們爆紅的真正原因:瞠目結舌的王、大敵當前嚇到吃盾牌的戰士,再配一個分不清到底是感到憂慮?看男人打仗很無聊?還是其實只是牙疼的后,怎麼看都很有事😂
「朕惶恐」、「大敵當前嚇到啃盾牌」、「本宮牙疼」,可說是大英博物館裡數一數二可愛的藏品。 (圖片來源:https://kknews.cc) |
此外,這套棋也成為許多歌曲、小說、影視劇的素材藍本,如《哈利波特》中哈利和榮恩下的「巫師棋」原型就是取自路易斯棋,如果你有在打電動且和KO編是同一代人的話,會發現「世紀帝國」裡開頭動畫下的也是這款路易斯棋喔。
上圖:哈利波特電影版劇照,綠色毛衣是哈利的手。 下圖:大英博物館內的路易斯棋子 (圖片來源:https://kknews.cc) |
#06 Cradle to Grave
從搖籃到墳墓,藥典裡的生命啟示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British Museum
(圖片來源:KOKO) |
誰說博物館裡面只能有古物,在大英博物館摩艾像旁邊就有這麼一件2003年的大型當代裝置藝術「從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
作品主體是兩條鑲嵌眾多藥品的長織帶,分別紀錄一男一女從出生到死亡所有吃過或注射過的藥物,仔細端詳他們的用藥史,可以發現除了生病所吃的處方藥、還有為保健而吃得營養品、女性為墮胎或避孕所使用的藥丸等等,總計超過14,000種,如此驚人的數量和長度讓觀者不禁重新省思我們對身體和健康的看法。
(圖片來源:KOKO) |
除了病歷般的藥毯,兩人的家庭照片、私人物品與文件等也一併展出。其中這位男性70歲時死於中風,晚年患有高血壓的他在生命最後十年所服用的藥丸數居然和前66年一樣多!說明的字裏行間呈現的不僅是英國醫療的縮影,更梳理出生命中普遍出現的各種典型事件,顯然要「活得好」(well-being)絕對不是只有治療疾病那麼簡單,令人感到不勝唏噓之餘也提醒我們把握當下的重要性。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免費參觀)
British Museum
(免費參觀)
(圖片來源:KOKO) |
作為博物館界大紅人,大英博物館建立於1753年,收藏超過800萬件藏品,主題遍佈地球七大洲的文明和人類200萬年的歷史,真的是包山包海、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常有人說這寶庫一輩子也逛不完,確實所言不假,所以其實也不必給自己太大壓力,你可以隨性走到哪就看到哪,英文好一點的可以跟著館內定點導覽志工腳步來趟不拘泥年代前後的「主題」之旅,或是提前預訂「SCOPERS 倫敦好朋友」或藍牌導覽員「跟Craig藝起逛英國」的中文導覽都是能在有限時間盡情徜徉眾館藏+聽故事的方式。
但對我來說,漫步大英最大的樂趣其實不是文物本身,而是當從一個展廳到另一個展廳時那種難以言喻、宛若化身時空旅行者的奇特體驗,只是礙於文筆不佳,恕我引用法國劇作家米歇爾‧裏博( Jean-Michel Ribes)的描述更為貼切:「迅速地、曲折地、向後面、向旁邊、在中間,然後慢慢地騰空而起,就像清晨的一個思緒。時間支離破碎、參觀彎彎曲曲、導遊線路漫無目的。⋯⋯不乏淡淡的哀愁,卻也迅速流暢,總是趣味盎然,好似一個夢幻的遊戲滑道」。(👈你看人家不愧是搞戲劇的,寫出來就是跟我這一般人不一樣😂)
當然館方也很貼心,知道倫敦好玩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果不是特別對歷史文物特別熱衷,一般遊客二刷再訪的機率應該不高,所以特別整理出「一小時(請點我)」和「三小時(請點我)」必看的文物清單,非常好的資訊大家請多多利用!
・地址:Great Russell Street, London(鄰近地鐵站:Tottenham、Holborn、Russell Square)
・開放時間:每天10:00–17:30 (週五大多會延長開放至20:30)
---
#07 Human Skull-Cups
食人族的手作頭殼水杯
@ 自然史博物館
Natural History Museum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圖片來源:https://artdaily.cc) |
為於英格蘭西南部的薩默塞特郡(Somerset)是個如詩如畫的度假勝地,但你可能不知道,在一萬四千多年前的冰河時期,這兒曾是食人族的家,而且他們家還挺漂亮,就在切達峽谷(Cheddar Gorge)的高夫洞穴(Gough's Cave)裡。
切達峽谷(Cheddar Gorge) (圖片來源:https://www.telegraph.co.uk/) |
二十世紀的時候,人們在這石灰岩洞裡發現了三個由人類頭蓋骨做的水杯(現藏於倫敦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分別屬於兩位成人和一位三歲左右的小朋友,他們來自距今約一萬四千多年前的冰河時期。
我們姑且先撇開骨頭取得的正當性,仔細端詳這三顆頭殼,你會驚嘆於當時的解剖技術,如何能把骨頭上的肉肉剃得這麼乾淨?(我啃雞腿都沒這麼徹底)甚至還能在超硬的頭蓋骨上修出如此平整圓滑的切面!雖說有學者斷定那些被取下的肉是被當作食物吃掉,這點確實令人毛骨悚然,但考量到當時的惡劣氣候和極度艱困生存環境,一切似乎也不是那麼難以理解......再者,這些頭骨確實經過悉心處理、被製作成杯子或碗的樣子刻意保留下來,是有儀式用途嗎?還是為了緬懷亡者呢?而三位又是自然死亡?自願犧牲?抑或是他殺?這些我們依舊無從得知。
#08 The Cursed Amethyst
帶衰無極限,被詛咒的紫水晶
@ 自然史博物館
Natural History Museum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圖片來源:https://www.thefreeborntimes.com) |
寶石、水晶,這些富有價值、閃亮而看似高貴的石頭是人人夢寐以求的寶貝,但圖片裡這件紫水晶首飾是少數的例外, 相傳它是個被詛咒的物件,不僅擁有者會衰、連旁邊只看一眼的路人甲也會中槍,其負能量之強大讓它從手中珍寶變成燙手山芋,最後進了博物館。
故事要回到 1857年的正在抗爭殖民政府的印度,一位在當地進行鎮壓的士兵趁亂混進英德拉神廟(Temple of Indra)裡拔走這串紫水晶,後來輾轉來到英國上校—菲里斯(Colonel W. Ferris)的手上。這位小哥 也沒多想就順手把他帶回祖國,不料一連串的不幸從此接踵而來,先是破產失勢,後來還怪病纏身,菲里斯的兒子在繼承這塊石頭後也是倒霉事一堆,但他好像也跟他爹一樣是個不會想太多的人,居然大方把寶石借朋友把玩(痾,你們真的是好朋友嗎?),想不到對方在收到石頭沒多久便自縊身亡。
三年後,這顆紫水晶有了新主人、同時也是最後一位 ,名叫愛德華·赫倫-艾倫(Edward Heron-Allen)。愛德華也步上前人後塵,從此厄運纏身,連身邊一位歌手朋友也跟著遭殃,他只看一眼沒多久便莫名覺得自己聲音大不如前、事業被迫終止。這下愛德華開始相信這確實是顆被詛咒的寶石,於是 把它扔到河裡企圖擺脫厄運,想不到這寶石居然陰錯陽差又回到他身邊,無奈之下他只好把它 藏進七層上鎖的盒子裡,存放於銀行金庫中。1943年,愛德華去世後三年,這串紫水晶由他女兒依照遺囑連同盒子和老爸的親筆警告信一同捐給自然歷史博物館。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我們老百姓去看會不會有人身安全上的疑慮阿?嘛,博物館每天那麼多人造訪,人家紫水晶再有體力也是會累的啦😂
📍自然史博物館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免費參觀)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免費參觀)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aturalhistorymuseum/) |
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位在海德公園南側,與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比鄰,形成著名的「逛到 鐵腿博物館金三角」(我自己取的XD)。
該館館藏以各式生物和地球科學標本為主,共分為五個主題:古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昆蟲學和礦物學。其中又以恐龍骨骼最廣為人知,入口處挑高大廳懸掛的梁龍標本(現已改為藍鯨骨架)就是鎮館之寶之一,照片隨便放都很吸睛,是倫敦親子旅遊的熱門地點。
・地址:Cromwell Road London SW7 5BD(鄰近地鐵站:South Kensington、Gloucester Road)
・開放時間:每天10:00–17:50
#9 Fig Leaf for David
大衛像的遮羞葉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V&A Museum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 |
V&A博物館裡有座大衛像(David)的複製品,但如果你是19世紀中期間看到它,會發現和米開朗基羅雕的本尊不太一樣,胯下怎麼多了一片無花果葉呢?
在英國的大衛像早年胯下有片無花果葉子 (圖片來源:https://www.vam.ac.uk、https://upload.wikimedia.org) |
這當然不是什麼高仿A貨,而是1857年義大利的托斯卡納大公( the Grand Duke of Tuscany)送給維多利亞女王的禮物,原因是他之前拒絕出口文藝復興時期名家Domenico Ghirlandaio的作品給倫敦的國家藝廊,所以或多或少有點賠不是的味道。
不過女王顯然對這驚喜不太領情,一來送貨的沒事先知會一聲,二來誰會願意沒事放個高六公尺的玩意兒在家裡(就算女王家很大還是很占空間滴~),於是她二話不說便把這雕像轉送給南肯辛頓博物館(South Kensington Museum,現在V&A的前身之一)。
只是人家大公送的好歹也是從佛羅倫斯那尊正品身上翻模而來的,怎麼原本忠於原味的、好端端的複製品無端多一了片葉子?哎故事是這樣的~你想想啊,這大衛像很大隻,想當然耳他那羞羞的地方肯定也很「雄偉」,如果就這樣光溜溜的晾在堂堂女王頭上像話嗎!?於是陛下看他第一眼就決定再多做片什麼東西(即這片逾半公尺的巨大無花果葉子)給他遮一下,免得有礙觀瞻。
說來也奇怪,當時大家對裸女沒啥意見,但裸男就很有爭議性。所以不只大衛,在博物館成立初期,其他裸男雕像也一度都被加了葉子,直到後來館方覺得沒必要、獨排眾議才被撤下。而大衛的這片,也許是因為女王的關係別具意義吧,有特別被放在他腳邊的櫃子裡。
現在V&A裡的大衛像已經沒有葉子囉 (圖片來源:https://www.vam.ac.uk) |
#10 The 'haunted' Green Chair
鬧鬼的綠扶手椅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V&A Museum
鬧鬼的綠扶手椅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V&A Museum
(圖片來源:http://collections.vam.ac.uk/) |
這種軟墊扶手椅有個浮誇的法語專名詞叫「Bergère」(來,跟我唸一次:杯喝居唉喝),是由18世紀家具名將湯瑪斯·齊本德爾(Thomas Chippendale)旅法後引進而來。
生意人都知道回饋老客戶是經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Chippendale老闆就造了一組送給當時的名演員David Garrick,用來裝飾他在泰晤士河岸附近的豪宅(No.6, Adelphi Terrace, London)。不過真心對這椅子情有獨鍾的,卻是演員的老婆Eva Marie Veigel,江湖有傳說她三不五時會在此顯靈,讓原本蓬鬆飽滿的坐墊出現往下凹陷的感覺,就彷彿有個人坐在上面一般,像這樣:
(圖片來源:https://www.timeout.com/) |
事隔百年,有不少熱心網友特地進博物館一探究竟。像下面這影片裡的Samantha小姊姊更有心,還自備電磁場的儀器來著,儘管影片中椅墊蓬鬆如常沒有異樣,然測量數值似乎真的有離椅子越近就越高的跡象,大家都說不準Eva夫人到底有沒來,搞不好人家一直都在,只是瘦了嘛~
(影片來源:Youtube)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
(免費參觀)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
(免費參觀)
(圖片來源:KOKO) |
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英語: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是座以工藝、設計和應用美術為主題的博物館,藏品來自世界各地,種類更是包山包海,除了雕塑、油畫外,也有攝影、時尚服飾、珠寶配件與家具家飾等等。
博物館的成立歸功於亞伯特親王和藝術贊助人柯爾(Henry Cole)兩人,柯爾希望打造一座不再為藝術而藝術,而是能反應出「藝術如何應用於製造」的美術館,最初座落於一棟名為「布羅姆頓鍋爐(Brompton Boilers) 」的簡陋建築物裡,萬國博覽會後更名為「工藝品博物館(Museum of Manufactures)」,隨著館藏陸續擴充,得以遷入海德公園一帶,得名「南肯辛頓博物館(South Kensington Museum)」。1899年時,維多利亞女王為博物館側廳舉行奠基禮,並將館名更名為現在的V&A,以資紀念她的丈夫艾伯特親王。
・地址:Cromwell Road, London, SW7 2RL(鄰近地鐵站:South Kensington)
・開放時間:每天10:00 – 17:45,週五延長開放至22:00
看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對哪項藏品最有興趣呢?KO編的話,會視情況選擇,假設是需要假掰一下的場合我一定推薦大家去看大英博物館的「從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你們有沒有發現我那邊的難得寫得很正經?),但私底下我本人比較重口,最中意「古羅馬妹子的原味丁字褲」啦(捂臉羞)
Anyway,希望大家還喜歡這次的主題~【噗哧英倫】我們下個月再見啦 🙌🙌 想看更多系列主題文章,快點【噗哧英倫】看看去!)
#【開幕特價】英國精品家具/選物代買免代購手續費 + 5% 回饋 >> https://pse.is/JBZ6Y
#【線上客服】LINE好友即時諮詢 >> https://line.me/R/ti/p/%40829wpphu
#【好康折扣】FB粉絲專屬優惠 >> https://pse.is/JBZ6Y
#【搬家倉儲】省房租去旅行!倉儲£0.15/箱/天 >> https://pse.is/G4DV2
#【二手好物】加入【英國二手良品‧好物市集X揪團】社團,讓你英倫生活不孤單!
0 意見
有更多英國/歐洲私房景點、實用生活資訊?快留言和我們分享吧!